(张文良)7月31日,夕阳下的清河村切刀梁上,王凌忠眺望着远方,他孱弱的身影与山脊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。
自2008年“”汶川特大地震后,王凌忠受广元市利州区人大安排,联系金洞乡并驻村工作,至今已近15个年。身患重疾,却不肯休息,坚持扎根深山,一切只因他要圆了一个心中的梦想——振兴清河村。
【资料图】
一个“实”字谱春秋
金洞乡清河村位于白龙湖库区深山之中,离最近的场镇33公里。全村412户1472口人,辖区面积平方公里,属典型的偏远掉零村落。
乡村振兴,产业为要。如何走好深山产业发展之路?一直是王凌忠心头的牵挂。
之前清河村曾发展过核桃、杜仲、猕猴桃等诸多产业,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。这其中有产业“水土不服”的因素,但更重要的是人。全村留在村子里的村民年龄都在60岁左右,既无劳力又无技术,发展产业谈何容易。
通过近3年的走访、摸排、试验,王凌忠找到了一条因地制宜的产业之路——仿野生种植柔毛淫羊藿。
清河村海拔从青林口的680米爬升到尖子山1693米,拥有森林万亩。林间盛产道地中药材柔性淫羊藿,其淫羊藿素高达。
“淫羊藿栽培技术”“淫羊藿什么时候可采收”“淫羊藿软胶囊上市”……在王凌忠的床头,摆满了淫羊藿的资料手册,有的已翻卷泛黄。
如何让大山里的优势资源转变为优势产业?通过前期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、实地走访,王凌忠结合当地自然资源,带领村民在林下种植淫羊藿。他们采用本地品种进行根茎繁育,根茎繁育与用种子繁育相比,既节约了种子资金,还至少可提前两年上市。目前,清河村种植柔性淫羊藿面积已达到百余亩。
一个“拼”字担日月
由于长期的劳累奔波和不规律饮食,2020年5月,王凌忠被诊断为食管癌。
手术、化疗……病痛的折磨,让一个身高米的汉子,从88公斤减到68公斤。
在生病住院期间,王凌忠心中始终放不下的,是他帮扶的村子。当时利州区已顺利脱贫摘帽,但如何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扎实做好后续扶持?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。
仅仅住院治疗2个月,王凌忠就不顾家中妻儿反对和抱怨,毅然决然返回驻村。在随后康复的日日夜夜里,他边与病魔抗争,边伏案疾书,整理出近万字的《2021-2025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建议》,建议推送40余个项目入库。
“经历过生死,才知道时间的宝贵!”王凌忠分秒必争、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:引进社会资本,联合青峰村发展肉牛养殖;支持劳务专合社组织劳务输出,争取小项目,让本村村民就近务工;提出开发唐天溪发展冷水鱼生态养殖建议,沿溪成带状建鱼塘,促成把建成鱼塘承包出去……
深山石谷子耕地,似乎自带养料,适宜庄稼生长。王凌忠通过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,着力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。如今,购进高产3-16小麦和油菜新品种、对种植四十来年的老土豆品种进行串换、引入高抗软腐病的珠芽金魔芋新品种……
2022年清河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24100元,2023年清河村被评为“中国传统古村落”。
一个“情”字践初心
“今年6月,第一轮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即将轮换。我生于1966年,已进入58岁,余生有限,申请继续留在清河村,与村组干部群众一道,参与乡村振兴建设……”这是今年4月,王凌忠递交组织的申请书。
不足千字的申请书,字字句句,满是他与金洞乡15载割舍不断的情谊。
早在20世纪90年代,王凌忠在河西街道办事处工作时,就参与了金洞乡站湾村的结对帮扶;2008年“”汶川特大地震后,利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派他到金洞乡参与抗震救灾工作,并出任龙洞村党支部副书记,负责灾后重建;2014年任桂花村党支部副书记,参与“挂包帮”工作;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时,先后在桂花村、天景村、水磨村、清河村工作,与村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。
15载风雨兼程,村民们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上:他协调修建的坨子湾大桥,为村民出行开辟了快捷通道;他新建的天景村文化室,让村民有了更多的“精神粮食”;他协调建设的“母亲水窖”,让山区220户593人吃上放心水;他培育的3个专合社,成长为集体经济的“顶梁柱”;他先后寻求民营企业和个人捐赠款捐物40余万元,为特困群众解了燃眉之急……
“金洞乡清河村到朝天区云雾山镇连接花石、沙河的县级公路,在市交通局的牵头下,目前已纳入省级美丽乡村路项目,从此深山出行不再难!”站在切刀梁上的王凌忠眼里写满了希冀。(完)
标签: